陕西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实施办法 |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4-01-10 浏览:2072次 |
形成性考核是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改革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做好陕西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形式
形成性考核有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等基本形式。
(一)阶段性学习测验。是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布置的阶段性综合测验。综合性测验可以是小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学习总结等任务,也可以是类似考卷的测试任务。每门课程一般安排3—6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测验的次数和质量评定成绩。
(二)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操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实践、创新的过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成绩评定。
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参加或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此类教学实践活动称为“必做实验”,如口试,上机操作、实验、设计等;二是为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形成性考核任务中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专题讨论。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围绕一定的主题,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或者是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网上讨论。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参加、发言、发言提纲、总结他人观点、参加讨论的体会等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
(四)小组学习。指要求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协作学习活动。小组学习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参加者、学习效果、存在问题等记录。指导教师根据小组学习记录进行成绩评定。
(五)学习记录。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运用光盘、上网等手段进行学习,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程度,对难点、重点以及疑难问题的理解等,这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如“纸质记录袋”、“电子文件夹”等。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指导,评价学生的进步并进行成绩的评定。
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称为学习内容考核;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可称为学习过程考核。
二、基本方法
根据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手段可以采取纸笔考核、计算机(单机)或网络考核等,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考核或者封闭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指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只有截至日期)和地点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半开放式考核指学生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段,有起止时间要求)和地点的限制、可参阅资料,集中完成考核内容;封闭式考核指学生不得携带任何资料,要在规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任务,与闭卷考试相同。
三、设计原则和要求
(—)设计原则
1.启发性原则。在内容设计上应从复述性考核向创造性考核方向转变,在题型设计上应该以客观性题型为主向以主观性题型为主转变,努力为学生创设发挥能动作用的活动舞台,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
2.综合性原则。以课程综合为主,通过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跨课程综合为辅,通过多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综合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协同运用多方面技能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实现由陈述性知识测试为主向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测试为主的转变,由抽象化、模型化、理想化设计向具体化、综合化、现实化设计的转变,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来设计任务,训练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4.多样性原则。考核任务的设计要多样化,提出问题的角度要多样化,可以运用综合法、概括法、逆向法等各种方法,考核形式要多样化。
5.适应性原则。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和成人的学习特点,形成性考核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设计要求
1.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形成性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考核设计,处理好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辅相成的关系。
2.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计,要能够促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意义建构,为学生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追求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3.形成性考核任务设计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选择适当的考核形式,体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考核两个方面。设计适当的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比例。文经类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应用、综合判断、想象与创造等能力;理工类的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应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能力。
4.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特殊课程(如实验或技能要求强的课程)可以适当放宽比例。
5.形成性考核任务设计要明确考核要求、时间进度、考核形式、考核标准、考核比例等。
(三)设计组织
1.按照课程管理权限,统设和省开课程形成性考核分别由国家开放大学和陕西开放大学依据课程考核说明由课程命题组负责设计。
2.按照课程管理权限,课程考核任务须经国家开放大学或陕西开放大学有关教学部门审批,由国家开放大学或陕西开放大学考试管理部门统一发布执行。
四、组织实施
以下职责分工主要针对现阶段通过下发《形成性考核册》来实施的课程形成性考核。通过网络组织实施形成性考核的有关要求,另文规定。
(一)国家开放大学主要职责
1.在课程开设前一学期的第16周前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计工作,按课程编辑、印刷《形成性考核册》,并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及时完善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实施任务。
2.在课程开设学期开学前一个月,一般按各省级开放大学订购课程教材数配发《形成性考核册》。
3.不定期对形成性考核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研究、总结形成性考核工作的实施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完善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相关制度。
(二)省级开放大学主要职责
1.在课程开设前一个学期末,由教学管理部门汇总分校上报的课程开设情况,并填写《形成性考核课程一览表》(见附表1),供落实及检查形成性考核工作使用。
2.分科类成立形成性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各门课程具体考核工作任务。
3.课程责任教师按照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的总体要求及省级开放大学的任务,制定落实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方案。
4.在开学后2周内,将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方案发至各个教学点。
5.每学期总结形成性考核组织与实施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
(三)地(市)级开放大学主要职责
1.聘任课程形成性考核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进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课程指导教师的聘任条件是:专科课程指导教师一般具有本专业初级或以上职称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课程指导教师一般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教学经验;事业心、责任心强;熟悉远程开放教育要求和相关规定等。
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60人。
2.不定期检查形成性考核工作,重点检查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情况,了解学生的反应,提出改进意见。
3.在课程开设前一学期末,填报《形成性考核课程一览表》。
4.向省级开放大学上报形成性考核成绩及书面材料。
(四)县级开放大学(教学点)的职责
1.提出拟聘指导教师的建议名单,报地(市)开放大学分校审核批准。
2.监督并协助指导教师做好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工作。
3.向地(市)开放大学报送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及数据。
4.保存形成性考核材料。形成性考核材料至少要保留1年,以备核查。
(五)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按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务,并收回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
2.组织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专题讨论,指导小组学习,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
3.按时评阅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要有批语、批注和成绩评定,并及时反馈学生。
4.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讨论。
5.按有关规定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包括雷同、代做、复制等)进行处理。
6.填写《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记录表》(附表2),签字认定后,交成绩管理部门。
7.对阶段性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反馈有关的管理部门。
五、成绩评定和评审
(一)成绩评定
1.形成性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
2.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准确。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改动。
3.各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
4.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X=∑(xi×λi)
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
xi——第i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
λi——第i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二)成绩评审
1.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地(市)级开放大学责任教师评审,最终确定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
2.评审中如发现抄袭、代作、复制等非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的现象,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按0分、违纪处理;对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给予批评,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继续聘用。
3.成绩评审后,不得改动。
六、监督与检查
(一)省级开放大学负责监督与检查地(市)级电大、教学点形成性考核工作的组织与落实情况,每学期针对性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的比例为考核人数的10%~30%。检查内容:
1.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2.学生形成性考核的原始资料;
3.指导教师批阅情况;
4.考核成绩与记录的一致性。
对没有执行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的,省级电大提出整改意见,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在形成性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适当的针对性措施。对组织实施舞弊的、集体弄虚作假的应给予严肃处理。
(二)地(市)级开放大学按计划检查形成性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每学期自行检查2~3次。检查内容:
1.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2.学生形成性考核的原始资料;
3.指导教师批阅情况;
4.考核成绩与记录的一致性。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组织实施不力、考核不严、评阅不认真、有意送分的单位或个人做出严肃处理。
(三)国家开放大学对形成性考核进行抽样检查,对省级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并根据抽查、实地考察和评定结果,提出意见或建议。对在组织与落实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省级开放大学给予取消其形成性考核成绩、通报批评、减少试点招生名额、撤消专业试点等处理。
七、成绩管理
(一)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30%时,课程的综合成绩按以下方法管理:
1.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必做实验),成绩及格,并且完成一半以上的形成性考核任务,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2.课程考核综合成绩按合成成绩方法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Z=X×λ+Y×(1-λ)
Z——课程综合成绩
X——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
λ——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总的百分比
Y——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
3.课程综合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4.课程综合成绩不合格,如果形成性考核总成绩达到60分的,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继续有效,可以重新参加下一轮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如果形成性考核综合成绩未达到60分的,则须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5.如果学生希望取得较好的课程考核成绩,则可以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或终结性考试。
(二)当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时,课程的综合成绩按以下方法管理:
1.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
2.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课程综合成绩以合成成绩记录。课程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同上。
3.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不及格,形成性考核及格成绩继续有效,可以重新参加下一轮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均不及格,则需要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4.如果学生希望取得较好的课程考核成绩,则可以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三)地(市)级开放大学在期末考试前将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整理完毕,按要求将形成性考核成绩(文本、数据)和形成性考核成绩自评报告上报省级开放大学。
(四)省级开放大学根据地(市)级开放大学上报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数据和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对有疑点的进行抽查复审,最后确认成绩。
(五)对免修不免考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不做要求。考试成绩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成绩模块“成绩更动”中处理。
八、其他
1.本实施细则陕西开放大学考试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附表1
形成性考核课程一览表
省级开放大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市)开放大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专/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学年度第_____学期
课程名称 |
形考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 |
形成性考核任务 |
备注 |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阶段性学习测验,2—教学实践活动,3—专题讨论,4—小组学习,5—学习记录,6—其他
附表2
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记录表
省级开放大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市)开放大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专/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学年度第_____学期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
姓名 |
形成性 考核成绩 |
形成性考核任务 |
备注 |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分校意见(盖章):